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

檔案,記憶與真實:一些當代理論的思考

講者名稱: 
主講人:黃涵榆 主持人:周淑娟
講者簡歷: 
主講人:黃涵榆
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博士,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副教授、國立中興大學人社中心訪問研究員(2011/8-2012/1)。研究專長為紀傑克、激進政治與神學、精神分析倫理學、恐怖文學。

主持人:周淑娟
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
活動摘要: 

人類在不同的階段裡發展出不同的保存、延續與複製記憶的技術。檔案之為一種記憶技術,顯示出吾人宣稱為本體存在與歷史真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記憶,實為諸多論述、學科、體制與權力競逐之場域,因而個人與集體記憶之間的常處在矛盾衝突狀態。當前時代氛圍是否充斥「檔案狂熱」、「悼念狂熱」或者「回歸根源」之潮流?解放受壓迫的記憶、為受難者平反、尋求歷史正義不也成了當前不言可喻的道德律令?然而在遺忘與記憶、壓迫與解放、創傷與療癒之間,是否有諸多不論就個人臨床病理、本體存在、政治倫理與科技文化等層面上有待釐清的錯綜複雜關係?本演講將透過尼采、弗洛依德、傅柯、德希達、呂克爾等哲學思想,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可能的思考路徑。

參考資料:


Derrida, Jacques. Archive Fever: A Freudian Impression. Trans. Eric Prenowitz Chicago: The U of Chicago P, 1995.

Foucault, Michel. “Nietzsche, Genealogy, History.” Language, Counter-Memory, practice: Selected Essays and Interviews by Michel Foucault. Ed. Donald F. Bouchard. Ithaca: Cornell UP, 1977. 139-64.

Freud, Sigmund. “Mourning and Melancholia.”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. Vol. XIV (1914-1916).

Trans. JamesStrachey et al. London: Hogarth, 1957. 237-60.

Nietzsche, Friedrich. Untimely Meditations. Trans. R. J. Hollingdale. Cambridge:Cambridge UP, 1983. 57-124.

Ricoeur, Paul.Memory, History, Forgetting. Trans. Kathleen Blamey and David Pellauer. Chicago: The U of Chicago P, 2004.
活動時間: 
星期四, 十二月 29, 2011 - 10:00 to 12:00
活動地點: 
國立中興大學綜合教學大樓7樓704室
主辦單位 | 國立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